2025年澳州留学男女比例多少啊?

{$gdata[title]}


之前坊间就流传:澳洲大学男女比例失衡,

许多学校都是女多男少,小姐姐们找对象都不好找。

许多大学留学生都表示脱单好难啊~~~

据《澳洲金融评论报》今年上半年报道,在澳洲绝大多数大学中,男生已成为少数群体, 仅有两所大学的男生数量超过了女生。 随着女性主导的职业领域的增多,以及缺乏非大学教育的选择,女生在大学中的比例已升至60%以上。
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数据,2022年, 澳洲国内的男生入学人数占比首次降至40%以下。
多年来,男生的占比其实一直都在下降,但最近的数据显示,男生正在主动选择不上大学。长达数十年的研究表明,大学学位能带来多重益处,包括更高的收入和全职工作机会、更好的健康状况以及更紧密的社区联系。而大学男生比例下降,这可能意味着着大量澳洲男性可能会面临较差的生活结果。
图文无关(图片来源:网络)
有九所大学的女生入学人数占比超过了62%,其中以澳洲天主教大学(ACU)以高达75%的女生占比位居榜首。该校在悉尼、墨尔本、布里斯班和堪培拉都设有校区,是最大的护理和教学课程提供者之一,这两个领域中女性占主导地位。
在澳洲,只有新南威尔士大学和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(RMIT)的男生人数超过了女生,而麦考瑞大学、悉尼科技大学和卧龙岗大学的男女生比例接近持平。
这其实是真的有理可据哦!

近日,Times发布的大学排名中,其中有一项就是男女比例。

大家快来看看自己学校的男女比例吧!

我们先看看近2年内的~~

综合实力排名前100的澳洲大学们,男女比例如何呢?

墨尔本大学,男女比例43:57



除了部分工科专业,墨大大部分的专业都是女生居多。

有些专业甚至是难觅男生的踪影,比如教师专业···

澳国立,男女比例48:52

相比于墨大,这个比例还算是较为平衡。

不过许多澳国立的同学还是抱怨没有对象,可能大家都是在一心学习,无心男女之爱了吧。

昆士兰大学,男女比例45:55


同样是女生居多,许多昆大的小姐姐可能不得不找别的学校的对象,或者是只能谈异地恋甚至是异国恋。

莫纳什大学,男女比例43:57


同样是一所墨尔本的学校,与墨大的比例相同,看来在墨尔本留学的小伙伴们,真的是要落泪了。

悉尼大学,男女比例41:59



悉尼大学的同学在哪里!八大中女生比例最高的大学非悉尼大学莫属,在校园里确实一眼望去女生更多一些。

UNSW,男女比例54:46



终于有一所男生多的大学了,不过这个结果并不意外,毕竟UNSW的工科专业可是鼎鼎有名!

除了这些,再看看剩下2所八大的情况:

阿德莱德大学,男女比例51:49



相对来说,阿大的男女比例比较均衡,男生稍微多一些。

西澳大学,男女比例51:49


与阿德莱德大学相同,男女比例比较均衡。

而其他澳洲大学的男女比例
大家可以看一下下图:





中澳之间最新新闻热点,

第一时间内容请点下方关注获取


再来看看更早几年的吧~~

澳洲留学生脱单难?

原因在这里!


早在2019年,也有一项相关统计,这个现象恐怕可以得到解释。

图源:网络

这项统计就是:

澳洲高校男女比例排名!

从这项排名来看,排名越靠前,表示这个学校里的女生占比越高。

图源:网络

而澳大利亚高校中, 女生平均占比55.7%,也就是说,总体来看,女生还是稍多于男生的。

具体来看几所华人较多的学校吧。

下面几所学校是女生占比多的学校:

Latrobe大学女生占比 61.2%,
迪肯大学女生占比59.7%,
塔斯马尼亚大学女生占比58.5%,
悉尼大学女生占比57%,
南澳大学女生占比57%,
莫那什大学女生占比56.5%,
昆士兰大学女生占比55.4%,
墨尔本大学女生占比55.2%,
麦考瑞大学女生占比54.7%,
澳国立大学女生占比51.8%,
悉尼科技大学女生占比50.3%。

下面的学校就是男生占比较多的学校了:

RMIT大学女生占比48.8%,
斯威本大学女生占比48.6%,
阿德莱德大学女生占比48.3%,
新南威尔士大学女生占比46.1%。

看了这个排名,大家是不是为自己的单身找到了一丝借口,不是咱们不优秀,实在是男女比例失衡啊...

而更多报道也在表示,澳洲正在出现“男人荒”!


澳大利亚出现“男人荒”

在澳大利亚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,最近,很多报道均表示,一场“男人荒”悄然兴起,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。

尽管从表面上看,男性市场似乎并未出现明显的短缺,但众多符合条件的女性却发现自己陷入了寻找伴侣的困境之中。


这一矛盾现象背后,隐藏着复杂的社会心理与经济压力,以及当代约会文化的深刻变革。

男性缺席的约会现场

几周前,墨尔本郊区举办的一场专为35岁以上异性恋者设计的约会活动,竟意外地成为了女性的专属聚会。

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当前男性在参与此类活动时的犹豫与退缩。


Bumble常驻性学家Chantelle Otten指出,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,共同阻碍了男性迈出这一步。

社会期望带来的经济与职业压力,让许多男性在未达到自认为“成功”的标准前,不敢轻易涉足约会领域。

同时,对拒绝的恐惧及过往的负面经历,也让他们更倾向于躲在屏幕之后,享受在线约会的匿名与低风险。

女性的心声:从期待到绝望


乔治亚·史密斯就有这样的经历。

她 20 多岁,按照所有社会标准,她都非常适合约会,但史密斯女士说约会是一场“噩梦”。

“外面的世界就像一个污水坑——我认为很多女性已经厌倦了在约会中付出所有的情感和精神劳动,”她说。“我一直努力去结识新朋友,但我为与男性建立联系所付出的精力却很少得到回报,这非常令人沮丧。他们想要拥有女朋友的所有好处,但没有名分——因此,如果他们想在不告诉你的情况下见其他人,他们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。”

史密斯女士说,她对墨尔本的约会环境感到绝望,但不知道她能做些什么不同的事情。

“我觉得我已经尽了一切努力,也许我们需要的是整个文化的转变,但我真的只是希望男人能付出更多的努力。”

在这样的背景下,许多女性如乔治亚·史密斯般,尽管自身条件优越,却在约会市场上屡遭挫折。

史密斯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,而是广大女性在约会市场中普遍面临的困境。

她们对现状感到绝望,渴望看到男性能够主动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与努力。

面对这一困境,Otten女士提出了积极的建议。

她鼓励人们从小事做起,逐步突破自己的舒适区。

加入兴趣小组、参与社交活动、尝试集体约会或双重约会等方式,都是结识新朋友、扩大社交圈的有效途径。

同时,她也强调了慢节奏约会的重要性,认为通过时间的沉淀与深入的了解,才能建立起充实而持久的关系。


“戒除男孩”潮流的兴起

另一方面,对于那些在约会中感到疲惫与倦怠的女性而言,“戒除男孩”的潮流为她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。

这一趋势鼓励女性暂时放下对爱情的执着追求,转而专注于自我成长与提升。

通过培养与家人朋友的关系、投入事业与兴趣爱好中,她们找到了新的生活重心与价值所在。

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当代女性对自我价值的深刻认识与追求,也预示着约会文化正向着更加健康、理性的方向发展。

澳大利亚的“男人荒”现象,实则是对当代约会文化与社会心理的一次深刻反思。

它提醒我们,在追求爱情与伴侣的过程中,不应忽视对自我价值的探索与实现。

同时,也呼吁男性能够勇于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与努力,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平等、和谐的约会环境。

最后,报道给出建议,在这个过程中,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,都需要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,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新的可能与挑战。

推荐阅读


【最新】 突发!澳洲政府官宣“大赦移民”,秒发数千PR!没任何门槛,却引发华人圈愤怒


【热点】 惊动全澳!澳洲火车突发撞死2人!亚裔!生前最后视频曝光,州长紧急发声!刚来澳洲,父亲为救孩子丧命,愿天堂没有悲痛...


【刷屏】 重磅!中国刚刚官宣,中澳又有免签新规!很重要!


【关注】 突发!疑澳洲中国留学生CT高层跳楼!大批华人目睹,坠楼原因曝光!差点砸中棒棒糖女孩,现场一片混乱...


【重磅】 UCSD留学女博士出轨门+Vince合集!一文全部看完


【热议】 UCSD大瓜变大型闹剧!大结局后,Vince新的撕逼开始了...
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内容,图片,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,不代表本站观点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在线联系站长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